大觉寺,四宜堂前,等太平花开。
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“阳光植物志”,即可订阅。原创心血,欢迎转发。
文 图 | 最好的阳光
五月初夏的大觉寺,四宜堂中古玉兰正安静地酝酿种子,宽阔端庄的叶子组成了一片绿色天空,悦目舒畅。
望向它的对面,是清秀出尘的太平花。
枝端花苞中蕴含的力量,似乎能感觉到,专属它的表演大幕正徐徐展开。
太平花是绣球花科山梅花属的灌木,《中国植物图谱》中叫它京山梅花。
这一点,从pekinensis的种加词也能看出来——北京的。
植物志描述太平花的总状花序有花五、七到九朵,拍到的这个花序上正好九朵。
花苞饱满,有的已经撑破了花萼。卵形的萼裂片,先端急尖,上面隐约能看到脉纹。
这花纹在去岁宿存的干燥蒴果上,反而更明显。
这是保留了花萼裂片的宿存蒴果,很难得历经了四季风雨,还能这么完整。
因为大部分花萼都散失了,是下面这样的。
四宜堂内有两株太平花,是皇室赐予所得。一株已经有新花开出,一株仍是满树苞蕾,还有存留的干燥果实。
两株一起,能观察到太平花宝贵的生命历程。
离开植物维度,小小一朵太平花,贯穿的则是半部中国史。
历史上,太平花最早发现于四川,唐代叫它丰瑞花。
五代时,传说后蜀皇帝孟昶的爱妃喜欢来自故乡的太平花,就把它移入了宫苑。
太平花开始进入了皇家视野。
历史走到宋代,太平花作为贡品进入汴京,宋仁宗非常喜欢,赐名“太平瑞圣花”。
北宋“靖康耻”,金兵攻进了汴梁,徽钦二帝与御花园中的太平瑞圣花一同被掳走。太平瑞圣花随之被分移到金中都(北京)以及西郊。
然而,等金朝被灭时,皇城里的太平花也没能逃脱被毁厄运,植在京郊的反而躲过一劫。
元、明时,又把京郊的太平瑞圣花移回了皇家御苑。
直到清代嘉庆、道光年间,太平花在畅春园、圆明园、紫禁城御花园中都能看到它“繁而不艳,是异众芳”的身影。
那时节,每到太平花开放,皇帝和大臣会举办游园会,聊天赏花,赋诗颂太平。
只是为避嘉庆皇帝庙号之讳,道光下令将“太平瑞圣花”中的“瑞圣”取消,改称太平花。
这个名字也沿用到今天。
历史还在继续,1860年,英法联军火烧三山五园,除了长春园中幸存两株太平花,其余全被焚毁。
但也正是这两株,让特别钟爱它的慈禧移植到了颐和园排云门前。
清王朝的最后时刻,1900,八国联军侵占北京,颐和园排云门前的太平花又遭浩劫。
这次慈禧甚至从御花园的绛雪轩移了几株太平花补种到排云门前,希望延续统治。
这命运多舛的宫廷名花常被慈禧、隆裕作为礼品赏赐王公大臣。
而大觉寺自从明代成为皇家寺院,院内有三丛太平花,功德池畔一株,四宜堂内有两丛。
虽无文字考证,应是明清皇帝的恩宠延续至今。见此太平花,也可推断大觉寺在诸多寺院中的地位之高了。
功德池畔的花已经先放,带着幽香。
四宜堂的太平花赏,即将启幕。
(太平花:Philadelphus pekinensis Rupr.,绣球花科山梅花属灌木)
此际植物